新闻是有分量的

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,行政组织体制改革,强化皇权的过程

2023-10-08 12:13栏目:武汉助孕包男孩
TAG:

三公九卿制度的基本情况。秦汉至明清,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、枢密院并重,直至明朝废丞相、设内阁,清朝设军机处,是皇权不断加强、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过程,是强化中央集权,实现君主专制制度。

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统一王朝,在中央设三公九卿,在地方实行郡县制,强化中央集权君主专制。三公即丞相、太尉、御史大夫,丞相掌理全国政事;御史大夫是副丞相,并兼掌监察任务;太尉掌全国军事。丞相居首,御史大夫和太尉只是丞相的辅佐,汉朝称相国。汉武帝强化皇权设中朝,又称内朝,使三公九卿的外朝权力削弱度。

东汉丞相曹操

三省六部制形成的过程。隋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,三省指尚书、中书、门下三省,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,尚书省下设六曹(部)为吏部、礼部、工部、都官(刑部)、度支(户部)、工部。

尚书权力加大始于汉武帝时期,汉武帝为强化皇权,选低级官吏为郎,加以侍中、给侍中、常侍等头衔,以方便出入宫廷,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,组成“中朝”。尚书令权力日重,“中朝”是皇帝的御用工具,手握大权,是中央的决策机构。

唐初尚书宰相李世民像

这种制度是指秦汉至魏晋南北朝长期演变而来,在隋朝代周后采用了北齐的制度。尚书至东汉末年。成为独立机关,称尚书台或中台,掌握政治实权,但仍隶属于少府监。到三国时的魏国,尚书台独立出来成为最高行政机关尚书令是宰相,仆射是副相。到南朝梁时改尚书台为省,北朝则从北齐开始。

隋文帝像

尚书台成为国家行政机关,皇帝就设立中书为秘书机构。三国魏文帝改秘书为中书,用于发布命令处理政务,中书与尚书并设,称中书省,后逐渐超越尚书职权成为政治中枢。西晋时政治中心由上述转至中枢。到东晋时,中书省成为国家机关。皇帝又设立门下省作为秘书机构。门下省的长官为侍中,其权益隆。到南北朝是始终又称为掌管实权的宰相,尚书令及中书监令已无实权,是名义的宰相。

到了唐朝时期,对尚书、中书门下三省厘定其职权以及相互权的关系。明确尚书为决策机构,中书为执行机构,门下为监督检查机构,使其发生制衡作用,也杜绝权利偏重的弊端。后来又创立三省首长联合议政的办法,以解决相互之间的争执。

唐朝宰相

三公九卿制度在秦朝和西汉朝初期,汉武帝建立中朝实际上是削弱了三公权力,两汉魏晋扩大尚书和中书的权利,又设立的大司马、大司徒、大司空等三公与中朝相结合,兼任尚书令,就形成了权臣干政的局面,三省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制约宰相的权力,形成权力分割和制衡的局面,有利于皇权集中君主专制,维护皇权的稳定。

三省六部制度的鼎盛时期在唐朝,在宋朝、元朝、明朝、清朝都进行不断的变革,中书省和六部权力加大,呈现出不同的组织形式,其目的是强化皇权,分割、制衡相权,维护统治阶级权力稳定,避免朝臣权力扩大危害皇权。三省制度是最早的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制度。


参考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