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是有分量的

《王子与贫儿》-马克·吐温《儒林外史》式的讽刺手段

2023-12-09 12:23栏目:武汉助孕包成功多少钱
TAG:

著名的童话体讽刺小说《王子与贫儿》完成于19世纪后期,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马克·吐温的代表作之一。

小说素材取自很久以前在英国流传的《王子和侍从》的故事,辅之以16世纪时的英国社会状况大背景,塑造了两个社会地位、思考方式、行为特征等方面完全不同的主人公,一个是整天乞讨挨揍又梦想当王子的贫民窟穷小孩儿汤姆·康蒂,一个是万人景仰、生活奢靡而又向往自由的王子爱德华。两人玩了一个换装游戏,王子成了贫儿,乞丐进入皇宫。两人的命运虽然有天壤之别,但都心地善良,汤姆因为好奇想尝试王子的生活,但内心不想鸠占鹊巢、侵占本不属于自己的王位,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施行仁政、废除酷刑。王子也并不因命运偏离原先的轨道而妄自菲薄、恨天怨地,相反,他时时处处以王子的标准要求自己,体察民情,面对困苦的生活不屈不挠。

马克·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,尤其善于用诙谐幽默的讽刺手段创作作品。他的大量作品都表现出对腐朽统治者的憎恶和对底层人民的同情。在《王子与贫儿》这部小说里,作者就使用了大量的讽刺手段针砭时弊、揭露民之疾苦以及批判丑陋现象。在这部小说出版约一个世纪以前,中国清代文豪吴敬梓创作了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《儒林外史》,与马克吐温一样,他也用了讽刺的手法批判社会现状与封建礼教和科举制度,是中国讽刺文学的巅峰之作。

这两本名小说虽不是同一时期创作,《王子与贫儿》的时代背景十六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英国,《儒林外史》则描绘的是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时期,但它们具有惊人的共性:都用诙谐幽默的手法,寄入了作者的心怀情思,以写实的手段讽刺社会丑恶现状。

下文我将从作品题材的写实性、主要人物的戏剧性、描写手法的夸张性3个方面分析两部小说在讽刺写作手法上的异曲同工之处。

一《王子与贫儿》和《儒林外史》的作品题材都有写实性

1.《王子与贫儿》对社会真实现状的揭露

汤姆康蒂代行国王之责时,碰巧看到三个死刑人犯正被拉到行刑途中,他惊讶地发现死刑的执行方式是如此残酷。

《王子与贫儿》的故事发生在十六世纪中期,正值都铎王朝,英国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过渡的过程中,资本的原始积累伴随的血腥和暴力使得民不聊生,被开水烫死的酷刑就是底层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。

王子爱德华与流浪者一起逃亡到森林深处的小屋时,逃亡者维恩斯对自己的介绍就是对当时残酷社会现状的血泪控诉。

2.《儒林外史》通过对人们日常生活的精细描写揭示封建社会黑暗腐朽的真实面目

讽刺艺术只有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上才有生命。吴敬梓所写的,正是他所处朝代的真实生活。金和《儒林外史跋》:“先生又鸠同志诸君,筑先贤祠于雨花山之麓,祀泰伯以下名贤凡二百三十余人,宇宦极闳丽,工费甚鉅,先生售所居屋以成之。”他本人曾有过在南京祭祀泰伯祠的经历,这一经历经过创作加工成为小说中的重要情节,托之以明代去映射清代腐朽统治的现实。

小说中以凡人为主角,没有塑造传奇人物,而是通过精细的白描来写出普通人的真实,市井小民的语言我们现在仍能时常听到,没有任何距离感,读来令人忍俊不禁,常有“会心一笑”的感觉。

总之,马克吐温和吴敬梓虽然不是同一时代的人,而且分处东西方,相信马克·吐温是没有读过《儒林外史》的,但二者同为讽刺大师,在作品的表现上,竟然有异曲同工之妙。《王子与贫儿》和《儒林外史》在对于现实揭露和讽刺方面,如出一辙。这也是讽刺小说对于现实的最大贡献。

二马克·吐温与吴敬梓的小说主要人物的喜剧性处理如出一辙

这两部小说都运用了大量冲突、错位的叙述方式营造出了诙谐幽默的喜剧效果。

1.王子与贫儿互换身份后,现实和心理双重落差营造的冲突产生了突出的喜剧效果

两个主人公相遇时,双方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形成“知识的诅咒”,使得王子想当然地猜测汤姆的家庭生活:何不食肉糜?让读者自然生出笑过之后又很悲凉的感受。

2.吴敬梓笔下人物的生活充满黑色幽默式的错位和滑稽

鲁迅曾评价到:“在清朝,讽刺小说反少有,有名而几乎是唯一的作品,就是《儒林外史》。”

吴敬梓善用喜剧的场面展示悲剧的人格,让读者笑过之后体察到好笑背后的悲情。

范进母亲搬了新居后大喜过望,痰迷心窍而亡。范进为母守孝期间到汤知县处蹭饭时,在用具上严守礼制,坚决不用镶嵌银环的奢华杯子,却不忌入肚的荤腥,酒肉照吃。可见当时的文人对于礼制的遵守浮于表面,不入深思。

鲁迅对这一段评赞道:“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,诚微词之妙选,亦狙击之辣手矣。”

这种相同的处理方式,让二位大师在东西方各享盛誉,都达到了极好的讽刺效果。

三马克·吐温的夸张性描写手法,几乎就是《儒林外史》式的

1.《王子与贫儿》:小事的意义在特定的场合中放大,促使读者思考深层次的原因

《王子与贫儿》中,有这样一段描写。

对于这样一个本不是问题的问题,大臣们却非常痛苦,寻思不出解决的方法,因为史上没有前例,也没有世袭的搔痒公爵,因此无人敢于谏言解决这空前严肃的问题,最终汤姆只得向上天祷告请求原谅后自己挠了一阵。

连鼻子发痒也事关王室的威仪,需要设置瘙痒公爵专司其职,马克·吐温对贵族僵死的规矩发出无情的讽刺与嘲笑。

2.《儒林外史》: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夸张,凸显人物的个性特征

吴敬梓在细节描写中不着痕迹地植入夸张手法,揭示了人物内心极力想外化的欲望和向往。

例如,严贡生为了省下坐船的钱,死乞白赖地上演了一场“云片糕莫名变成几百两银子料药”的戏,他竭力夸张表达云片糕的“高贵的出身”,又摆出官老爷的架子欺压靠力气谋生计的穷苦人,读后让人咬牙切齿。

再如,王太太为了显摆孙家老太太对自己的器重,浓墨重彩地夸口不止。

这种真实而合理的夸张向读者给足了画面感,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入木三分,活灵活现,更本真地揭露出事件的本质,发人深省。

结语

莫言在一次演讲中说到:“优秀的文学是没有国界的,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属于人的文学,是描写人的感情,描写人的命运的。它应该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,应该具有普世的价值。”

马克吐温与吴敬梓不同在一个时代,不属同一个国家,但他们心中都充满着忧国忧民的情怀,并将其付诸伟大的作品表达出来。他们都以作品题材的写实性、主要人物的喜剧性、描写手法的夸张性的写作手法揭露黑暗,鞭策世人,为底层人民发声。

无论经过多久,这两部伟大的讽刺写实作品都将持续散发迷人的魅力。


参考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