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是有分量的

1959年,毛泽东庐山密会贺子珍,贺子珍痛哭流涕:我当时太不懂事

2023-12-17 10:25栏目:武汉助孕包成功多少钱
TAG:

1959年7月8日晚9点,江西庐山。

一辆黑色的苏制“吉姆”牌小汽车径直驶进了“180”别墅的院子,缓缓地停在台阶下。

毛主席的卫士封耀松已经在此等候多时,待车停下,他走上前去打开右后侧的车门,小心翼翼地从后座扶出一位50来岁的妇女,另有一位40岁左右的妇女从副驾驶位置上跳下来,和封耀松一起,一左一右搀扶着这位妇女走进了别墅。

这位50来岁的妇女,就是贺子珍。

那位40来岁的妇女,是时任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的夫人水静。

进入别墅后,封耀松领着贺子珍和水静上了二楼。到了楼上,封耀松示意水静在二楼值班室里等待,然后推开一个套间的门,让贺子珍走了进去。

封耀松退出来,带上了门,退到值班室与水静一起等待。

贺子珍有些懵懂地进了屋,抬头一看,蓦然一惊,对面坐着的赫然是毛泽东。

直到这个时候,贺子珍才明白,自己此次庐山之行要见的人是毛泽东。

22年过去了,贺子珍无数次在梦中见到毛泽东,但她绝对没有想到,毛泽东有朝一日竟会真的出现在自己面前,这一切明明都是真实的,却又显得那样的虚幻。

贺子珍的情绪一下子崩溃了,她的眼泪哗地流了出来,就像打开了溃坝的洪水一样汹涌澎湃,激动地一句话都说不出来。多少年来,所有的委屈、苦闷、孤寂……都在那一瞬间发泄出来,再多的语言也无法形容贺子珍此时此刻的复杂情绪,只有纵情的哭泣和不尽的泪水,在诉说着一段长达30年的坎坷故事……

贺子珍

永新县里一枝花

江西省永新县位于罗霄山脉中段、井冈山北麓,永新县烟阁乡黄竹岭村,有一个乡绅叫贺焕文,贺焕文坐拥百亩良田,又是举人出身,当过县令,在永新一带颇有名望,育有两儿三女:长子贺敏学、长女贺桂圆、次女贺银圆、三女贺先圆、次子贺敏仁。

这个贺桂圆,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贺子珍,她的妹妹贺银圆就是贺怡。

贺子珍虽然是女孩,性格却很“汉子”,脾气很倔强也很要强,说话干事特立独行。上学期间,贺子珍觉得自己的名字“桂圆”太过柔弱,缺乏个性和刚强,便擅做主张给自己取了一个学名叫“自珍”,意思是善自珍重。

慢慢地,贺子珍出落成为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,她身材修长,皮肤白皙,面容姣好,五官秀丽,说话做事干脆利落,没有一点大家闺秀的矜持娇气和羞涩腼腆。

更难能可贵的是,贺子珍在哥哥贺敏学的影响下,开始投身革命运动,贺敏学、贺子珍、贺怡三兄妹,因为闹运动闹得最厉害,被称为“永新三贺”,年仅17岁的贺子珍更是担任了永新县第一任妇女部长,在永新县传出了名气,被誉为“永新一枝花”。

1927年7月,贺子珍和哥哥贺敏学等人一起组织发动了著名的永新暴动,打响了农民武装暴动的第一枪,被载入史册,但因为敌人的残酷镇压和大肆追捕,贺子珍和贺敏学不得不率军转移上了井冈山,投靠了哥哥的好友袁文才、王佐。

井冈山上多是大老爷们,贺子珍是为数不多的女性,但她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,而是一名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女战士,贺子珍擅长骑马,可以一边骑马一边打枪,而且是左右开弓,枪法神准,是井冈山上有名的“女战神”。

贺子珍是井冈山上第一名女共产党员,她在井冈山的资历跟哥哥贺敏学相当,仅次于王佐、袁文才,甚至比毛泽东上井冈山还要早几个月。

贺子珍与妹妹贺怡

井冈山上好姻缘

1927年10月,毛泽东率秋收起义残部辗转到了井冈山,结识了井冈山上的各位草莽英雄。当看到年轻貌美、英姿飒爽的贺子珍时,毛泽东惊呆了,还以为贺子珍是哪一个寨主的“压寨夫人”,经过袁文才介绍,毛泽东才知道这是一位革命同志,他热情地与贺子珍握手,爽朗地笑道:“很好,很好,今后我们共同战斗吧!”

这是贺子珍第一次见到毛泽东,跟井冈山上那些粗豪的老大哥相比,毛泽东身材高大,样貌俊朗,有一种文质彬彬的书生气,但与此同时又热情豪爽,不拘小节,有一种草莽英雄的气质。

杨开慧牺牲后,毛泽东逐渐和贺子珍走到一起,贺子珍的英姿飒爽、坚强独立、嫉恶如仇让毛泽东暗自产生了爱慕之意,而毛泽东的成熟稳重、胸襟抱负、远见卓识,也让情窦初开的贺子珍心生向往。

革命伴侣的爱情,没有多少花前月下的浪漫,有的是战火的考验。1932年,毛泽东与贺子珍的爱情结晶在战火中诞生于福建长汀,这是一个男孩,小名叫毛毛,毛毛的到来让贺子珍心中多了一分牵挂,也让这个家庭更加完整。

毛泽东与贺子珍

长征途中多困难

但是好景不长,1934年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,在当时的局面下,毛泽东和贺子珍很难带着一个1岁的孩子参加艰苦的长征,不得已之下,他们决定将毛毛交给留在苏区的弟弟毛泽覃、贺怡夫妇,踏上了漫长的长征之路。

不久之后,留在苏区开展游击战的毛泽覃陷入敌军重重围剿,为了毛毛的安全,毛泽覃把毛毛秘密地交给一个老乡养育,打算革命胜利后再把毛毛接回。遗憾的是,毛泽覃很快就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,毛毛从此下落不明,成为贺子珍一生难以弥补的遗憾。

然而,这一切磨难才刚刚开始。

长征是贺子珍一生中第一个重大考验,怀有身孕的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,和其他战士一起艰难行军,还要躲避敌人的追击,不时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危险。

有一次,贺子珍和战友们正在一处山坡上休息,空中突然传来一阵轰鸣声,敌人的两架飞机发现了红军的身影,呼啸着俯冲下来,开始疯狂地向红军战士们开火,扔下炸弹,战士们为了躲避射击,纷纷躲到旁边一条土沟里。

这时,贺子珍发现有一名伤员躺在担架上无法行动,眼看就要被炸弹击中,她一下子跳出地面,一个箭步冲到担架旁边,奋不顾身地扑在了这名伤员身上……

贺子珍(影视剧照)

轰!炸弹爆炸了,爆炸掀起的尘土一下子盖住了贺子珍和那名伤员,敌机飞走后,战友们扑上来使劲扒土,伤员得救了,贺子珍却浑身是血,怎么叫都叫不醒。正在前线指挥战斗的毛泽东得知消息,立即跑了过来,他抱着奄奄一息的贺子珍,痛哭失声:

“子珍,子珍,你醒醒,你一定会没事的……”

幸运的是,坚强的贺子珍战胜了强大的死神,顽强地捡回了一条性命,坚强地活了下来。

贺子珍的磨难才刚刚开始。

1935年,红军长征抵达云南贵州交界一带,敌人在后面穷追不舍,十月怀胎的贺子珍突然临盆,在一间连门都没有的破房子里,她躺在担架上生下了一个女孩。

此前贺子珍曾3次生育,3个孩子不是夭折便是送人,自己身边没有一个孩子,所以她很想留下这个女儿,但当时前有堵截,后有追兵,前途未卜,带上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进行高强度行军下根本不现实。思来想去,毛泽东和贺子珍忍痛做出决定——将孩子送人。

贺子珍用自己唯一的军大衣把刚出生几天的孩子包裹起来,对着孩子的小脸亲了又亲,掏出身上仅有的4块银元,万分不舍地把孩子送走了。

那一刻,贺子珍的心如刀割,为了革命,她牺牲了太多……

贺子珍(影视剧照)

感情路上多坎坷

1935年10月,毛泽东和贺子珍终于抵达陕北,结束了艰苦的长征。

从1928年到1935年,堪称中国革命最艰苦的阶段,也是毛泽东人生的最低谷,中国革命经历了艰难的五次反“围剿”和长征,毛泽东则在很长时间内被排挤出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层,一直到遵义会议才开始有了命运的转折。

在这期间,始终陪伴在毛泽东身边,与毛泽东共患难,给了毛泽东最大支持的不是别人,正是贺子珍,尽管她自己也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,但贺子珍依然坚强独立,始终坚定不移地支持毛泽东,陪伴毛泽东走出了低谷。

1937年,贺子珍决定一个人去苏联学习疗养,她辗转数月终于抵达莫斯科,可是不久她就后悔了。

毛泽东与贺子珍在延安

异国他乡多磨难

贺子珍来到苏联后接受了一场手术,医生在她体内取出了十几片炮弹皮碎片——这是她在长征途中为了掩护队友留下的伤痕。

但是受当时医学技术限制,还有几颗炮弹皮碎片留在她的颅内无法取出,成为永久的“纪念”,极大影响了贺子珍的后半生。

贺子珍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很孤寂,很快思念起延安,思念起毛泽东,她想要写信给毛泽东倾诉苦闷,却放不下身段,毛泽东在延安日理万机,也很少有空给她写信。

在日复一日的纠结中,贺子珍的日子一度过得很苦闷。

1941年,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女儿李敏来到苏联学习,给贺子珍带来了短暂的快乐。与此同时,毛岸英、毛岸青也在苏联学习,贺子珍和李敏、毛岸英、毛岸青组成了一个温馨的小家庭。为了撑起这个家庭,贺子珍付出了一切,她不知疲倦地干活,在冰天雪地劈柴洗衣,只是为了让三个孩子生活好一些。

尽管贺子珍一个人在苏联艰苦奋斗,但她的生活并不顺利,残留在颅内的炮弹皮碎片压迫了她的脑神经,不时发作起来让她头疼不已,心理上的苦闷、精神上的压力更让贺子珍难以承受,情绪很糟。

如果说长征是贺子珍人生一次重大考验的话,在苏联的十年则是更严峻的挑战。

贺子珍与女儿李敏在苏联

庐山密会多伤感

时光荏苒,一晃又是十年。

1947年,贺子珍带着毛岸青、李敏返回国内,到了东北。

十年时光,物是人非,经历了无数磨难和考验的贺子珍已经趋于平静。在她心中,毛泽东仍然是唯一的爱人,唯一让她牵挂的人,她不再奢望毛泽东的感情,只有一个心愿——回到延安,再见一次毛泽东,哪怕只见一面,只握一次手。

遗憾的是,这样一个心愿,贺子珍并没有得到满足。

根据组织安排,贺子珍先是留在东北工作,新中国成立后,调任浙江省妇联主席,紧接着又被调到上海市委组织部工作,不管到哪里,贺子珍都坚决服从组织决定,没有丝毫怨言,但在她的内心深处,那个愿望仍然在渴求——再见一面毛泽东。

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那个愿望始终没能实现。随着时间推移,年龄老去,贺子珍的那个愿望也逐渐淡去了,或许这一生都没有希望实现了……贺子珍想。

然而,就在最不可能实现的时刻,这个愿望突然实现了。

1959年7月7日,时任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交给自己的夫人水静一个特殊的任务——把正在江西南昌疗养的贺子珍接到庐山。

毛泽东在庐山

水静很意外地问:“为什么要把贺大姐接到庐山来呀?”

“毛主席要见她。”杨尚奎说得很严肃。

水静大吃一惊,愣了一会儿,突然惊呼出声:“啊,这可太好了!”

杨尚奎嘘声道:“小声点,这是一个特殊任务,毛主席强调一定要保密。”

说完,杨尚奎又作了许多具体的交代,总之务必要高度保密,不让任何人知晓,同时要注意方式方法,保证贺子珍的人身安全。

水静对贺子珍的精神状况是知晓的,她担心如果贸然告诉贺子珍毛主席要亲自见她,贺子珍会因为情绪过于激动而难以接受,于是两个人商量了一下,对贺子珍说是江西省委邀请她到庐山避暑疗养,还特地派她们来接。

贺子珍毫无戒备,听了水静和朱旦华的话很高兴,简单收拾一下,第二天就和水静一起坐上汽车奔向庐山。

一路之上,水静、朱旦华和贺子珍不停地聊天,贺子珍看着沿途的美景,谈着轻松高兴的事,也是有说有笑,心情十分愉快。

按照事先安排,车子直接开到了庐山别墅的“28”号房。为保密起见,这附近没有安排任何人入住,只有一名服务员,再就是水静留下来陪同贺子珍。

庐山“美庐”别墅

毛泽东很关心贺子珍,主动打来电话向水静打听情况,水静如实报告了贺子珍的状况,当听说贺子珍的情绪比较轻松愉快时,毛泽东松了一口气,同时又有些激动,他叮嘱水静一定要陪伴好贺子珍,等待自己的安排。

第二天上午,水静到了毛泽东的住处,详细介绍了贺子珍的状况,毛泽东听了之后略微放心,然后做了妥善安排,让贺子珍晚上9点来“180号”相见。

为了这次密会,毛泽东做了精心准备,他把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全部安排离开了庐山,只留下自己的贴身卫士封耀松值班,又让封耀松给门卫打了招呼,只要见到杨尚奎的车牌号,不用停车检查,一律直接放行。

最后,毛泽东特意叮嘱水静,自己一个人带贺子珍来就行,就连毛泽民的前夫人朱旦华也不要一起来,务必保密。

1959年7月8日晚9点,杨尚奎的汽车在夜色下准时抵达了毛泽东居住的“180”号别墅,水静从车上跳下来,和毛泽东的贴身卫士封耀松一起,一左一右搀扶着贺子珍走进了“180”别墅,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。

贺子珍走进二楼的一间屋子,抬头一看,蓦然一惊:眼前这个人,竟然是毛泽东!

毛泽东在庐山

不会是做梦吧?贺子珍使劲揉了揉自己的眼睛。

毛泽东见贺子珍进来,微笑着同她打招呼,请她坐在藤椅上,然后给贺子珍倒了一杯茶,亲自放在贺子珍面前,他自己在对面一把藤椅上坐下来,两人隔着一个茶几。

直到这个时候,贺子珍才敢确认,眼前这个活生生的人就是毛泽东,22年未曾谋面的毛泽东!

哗啦……贺子珍的情绪一瞬间崩了,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,就像决堤的水坝一般汹涌澎湃,谁也阻挡不住,甚至一句话都说不出来,只是不停地痛哭流涕。

毛泽东看了倒是淡定,似乎这一切都在预料之中,他沉默了一小会,任由贺子珍发泄自己的感情,待贺子珍的情绪稍微平静之后,毛泽东温和地开口说:

“我们见面了,你不说话,老哭,以后见不到了,又想说了。”

听到毛泽东的声音,贺子珍的情绪逐渐回到了现实,她慢慢平静下来,目光开始凝视毛泽东,毛泽东这才问道:“你这几年生活得怎样?身体都好了?”

毛泽东在庐山

这一声问候,跨越了22年,充满了无限关心和柔情,贺子珍的目光也随之变得温柔起来,她轻轻地回答道:“我好多了,只是你的身体不如以前了。”

毛泽东点点头说:“忙呀,比过去更忙了。”

接着,两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,最后还是毛泽东开口,详细问起了贺子珍在苏联的情况,贺子珍一一说明,说了自己在苏联的学习进步,也说了自己在苏联经受的磨难,神色为之黯淡。

毛泽东听了之后,轻轻地叹了口气,说:

“你当初为什么一定要走呢?”

是啊!自己当初为什么一定要走呢?主席明明是在劝说挽留自己呀?想到当初的年轻冲动,贺子珍的眼泪又禁不住流了下来,哽咽地说:

“都是我不好,我那时太不懂事了。”

一句“太不懂事了”,只有5个字,却蕴含着深深的悔恨,饱含着对过去20多年人生道路的反省和思考,这其中的艰难困苦、爱恨纠结,又岂是5个字能写尽的?

毛泽东在庐山

时间过得很快,转眼一个多小时过去了,尽管贺子珍万分不舍,也不得不离开,临走前,她用热情关切的眼神看着毛泽东说:“你要小心,小心有人害你。”

毛泽东点点头,“我会小心的,你也要照顾好自己。”

回到住处后,贺子珍一直处于兴奋状态,躺到床上说个不停,考虑到贺子珍的健康状况,水静不敢离开一步,陪她在一个房间住下,这让贺子珍有了倾诉的对象。

她越说越兴奋,从和毛主席在井冈山结婚,到延安的家庭风波,从在苏联的苦难生活,到回国后的种种遭遇……贺子珍把30多年来所有的甜蜜幸福、痛苦委屈都尽情地诉说了出来,她的思想情绪始终处于一种高度亢奋之中,整整说了一夜没有休息。

在贺子珍内心深处,自己应该还有再见毛泽东的机会,但她想象不到,这一见竟是永诀,当再见时又是20年后,而那个时候的毛泽东已经静静地躺在毛主席纪念堂的水晶棺中,贺子珍强忍着哭声,任凭热泪流满了自己的面庞……

贺子珍在毛主席纪念堂前

1984年4月19日,饱经风霜的贺子珍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。这朵绚丽的“井冈山之花”在大革命的疾风骤雨中成长,在井冈山、长征的枪林弹雨中成熟,她一生命运多舛,充满了悲剧色彩,却始终保持着宝贵无私的品质,她的名字将永远为历史所铭记!


参考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