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是有分量的

1946年软禁中的张学良托人,交给周恩来一封密信,多年后内容公布

2023-11-03 12:18栏目:武汉助孕公司
TAG:

1946年1月的一天,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(史称旧政协会议)上,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,突然提出了一个请求:希望蒋主席(蒋介石)尽早释放汉卿(张学良)先生。

根据在场一位记者的回忆,当周恩来说完这番话后,现场所有人——包括几名国民党代表,都陷入了沉默。想来,他们是没有预料到,周恩来会在这场的场合提出如此敏感的请求,一时之间不知该作何反应……

参加政协会议的周恩来和张群

直到过了好一会儿,才终于有一名国民党代表发言,对周恩来进行了回应。

那么,这名国民党代表是谁,他(她)又是怎么说的呢?

周恩来张学良一见如故 相见恨晚

提到周恩来和张学良两人的友谊,要从20世纪30年代说起。当时,日本军国主义正在发动对中国的侵略行动,一时之间,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。

当时的国民政府,在蒋介石“攘外必先安内”的政策下,对日本侵略者抵抗不力。几年之间,东北和热河都落入日方手里,连华北都岌岌可危。

而此时蒋介石手下的军队,正忙着对付共产党的红军。1935年秋天,由张学良统领的东北军被调到西北,在那里与杨虎城统领的西北军共同围剿红军。

在率兵与红军打了几仗后,张学良内心逐渐出现抵触:现在日军的铁蹄越来越近,国共两党却还在内斗,岂不是便宜了日本人?

当中共得知张学良的思想发生转变后,便派人与他进行联络。不久,张学良有了联共抗日,一直打到东北老家去的想法。

张学良

中共中央接着又两次派出李克农,前往洛川与张学良进行谈判。一番协商后,双方签订了互不侵犯协定。

已经下了决心的张学良,为了进一步商谈相关事宜,发出了请毛泽东或周恩来到肤施(延安)进行会谈的请求。经过慎重考虑后,中共中央决定由周恩来带人前往。

1936年4月9日,周恩来和张学良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会面。两人一见面,就热情地紧紧握住对方的手。

周恩来说道:“我是在东北长大的(1910年到1913年秋天,周在沈阳读书)。”

张学良回应道:“我知道,听我的老师张伯苓说起过。”

周恩来一听,感到非常奇怪。张伯苓是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的创办人,周恩来是他的得意门生。可周没想到,自己的这位伯乐,竟然还和张学良有渊源。

于是,他好奇地问张学良:“怎么张伯苓也是你的老师吗?”

张学良笑着说:“过去我抽大烟、打吗啡,还是听了他的劝告后,才戒除的。因此,我还拜了张伯苓为师。”

接着,张将军又说:“我和你同师。”

听到张学良这么说,现场众人都笑了。这次会谈,便是在这种轻松亲切的气氛中展开的。

这次会谈的成果很大。会谈结束后,中共中央研究了张学良的建议,将原本的“反蒋抗日”改成“逼蒋抗日”。而周恩来和张学良两人,也都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,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
周恩来

后来,曾有人问张学良,对周恩来是什么印象?张学良这样回答道:一见如故,相见恨晚。不仅如此,周恩来也是张学良一生中,最为钦佩的人之一

西安事变 两人最后的见面

在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与中共达成“停止内战、一致抗日”的协定后,这三方都在积极准备着抗日的工作,并通过各种方式,试图“逼蒋抗日”。

然而,蒋介石依然坚持着自己“攘外必先安内”的政策。虽然张杨二人多次谏言,慷慨陈词,他还是不为所动。

1936年12月12日,感到束手无策的张学良和杨虎城,发动了兵谏,来逼蒋介石抗日,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

12月14日,中共中央派出周恩来、秦邦宪、叶剑英组成的代表团前往西安,与张杨二人商议抗日大计。

12月16日,周恩来抵达西安,和张学良重逢。这一天,两人促膝长谈。

周恩来对张学良采取的方针表示赞同,他就这次事变的性质、前景和处理方式,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。

周恩来说道:西安事变是一件大事,蒋介石虽然被扣留了,但他的实力依然还在。现在,西安和南京处于尖锐的对立中。因此,如何对蒋介石进行处置,要非常慎重。

在这一方面,张学良和周恩来意见相似,很快两人就达成了共识。在后来的几天里,他们朝夕相处,紧密配合,一起为抗日救国的事业奔波。

经过各方面紧锣密鼓的协商,西安事变最终得以和平解决。12月25日这天,由于东北军内部对到底是先撤军(让国民政府的中央军先撤离)还是先放蒋争执不休,担心节外生枝的张学良,决定立即将蒋介石放行。

为此,他拉着杨虎城一起,护送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和宋子文,悄悄乘车直奔机场,连周恩来都没有通知。

蒋介石和张学良

当周恩来从张学良的卫队营长孙铭九那里,得知此事后,感到非常惊讶。他立即和孙铭九驱车赶到机场,想亲自劝阻张学良,让他不要自己送蒋介石回南京。

可等他们到了机场,才发现为时已晚,蒋介石等人搭乘的飞机,已经腾空而起。看到这一幕后,周恩来不禁扼腕叹息。

后来,周恩来曾跟人说:“唉!张汉卿就是看《连环套》那些旧戏,给看坏了。他不仅要‘摆队送天霸’,还要‘负荆请罪’啊!”

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到达南京后,于12月30日接受军事法庭审判,获有期徒刑10年。第二年1月4日,蒋介石向国民政府呈请对张学良特赦,获得通过。这之后,张学良开始了自己漫长的软禁生活。

从此以后,周恩来和张学良这两位为了中华民族抗日救亡而携手合作的挚友,就这样天各一方,再也未能相见……

周恩来多次提出释放张学良 张学良向其写过密信

得知张学良被软禁后,周恩来一直记挂着这位朋友。每当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谈判时,他都经常提出释放张学良的要求。

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,作为中共代表的周恩来,又与国民党代表进行了多次和平谈判。1946年1月10日,国共两党代表张群和周恩来,共同签署了停战协定。

同一天,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。

在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所致的开幕词中,他当众宣布了四项主张。其中一项,是释放政治犯。

蒋介石致开幕词

会议期间的一天下午,正在接近黄昏的时候,外面忽然传来了一阵军号声。原来,是降旗的时间到了。

听到军号声后,参加会议的各位代表们,都自觉地站了起来。等到号声结束,降旗完毕后,他们才又坐了下去。

此时,周恩来突然进行了发言。他看向现场众人,认真地说道:“就在刚才的霎那间,我突然想起了一个人。要是没有他,就不可能促成我们民族惊天动地的团结抗战,也就不会有民族复兴节(12月25日)那天的欢欣情景……”

说到这里,周恩来顿了一下:“这个人,就是张汉卿先生。可这位对民族有功的人,至今依然被禁羁着没有自由,这是不合情理的。因此,我吁请蒋主席尽早释放汉卿先生。

当周恩来说完这番话后,会场一阵沉默。此时在座的国民党代表有8人,里面不乏孙科、张群、陈布雷这样能言善辩的好手。可此刻,他们也和其他人一样,被这个出人意料的请求弄得不知所措。

就这样,场面出现了僵持,一度非常尴尬。

过了好一会儿,才终于有人出面,打破了沉默。此人是国民党代表邵力子,他这样说道:“张汉卿和蒋主席,不是领袖和僚属的关系,也不是统帅和部将的关系,而是情同父子般的关系……”

邵力子

邵力子这番话,没有直说到底应不应该恢复、什么时候恢复张学良的自由,而是绕了个弯,提出了蒋介石和张学良的关系。言下之意是,蒋介石对张学良怎么处置,属于父子间的家务事,不需要外人操心

话已至此,虽然周恩来明白对方是在敷衍,但也无计可施。

然而,这次政协会议,也给周恩来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——不久之后,张学良托人,带给了他一封密信。

原来,参加这次政协会议的,除了国民党、共产党等各党派,还有一些社会贤达。而这些贤达人士中,有一位名叫莫德惠。

这位莫德惠,与张学良关系匪浅。他曾在张作霖手下担任奉天省省长。等张学良在东北主政后,莫德惠又出任了中东路督办。

这次政协会议期间,莫德惠和周恩来有过许多交流。特别是周恩来提议释放自己老上级的事,令他印象深刻。

1946年4月,莫德惠奉蒋介石之命,从重庆前往贵州桐梓天门洞,探望生活在那里的张学良,并在那里住了5宿。

在莫德惠见到张学良的第二天,张公开写了2封信,一封给蒋介石,一封给自己的旧部。而在私下里,张学良还给周恩来写了一封密信。

等莫德惠返回重庆后,便将这封密信偷偷交给了周恩来。而此二人,生前都没有对外透露过此事。

直到50多年后,这封密信才得以公布。它没有写明收信人的姓名和称呼,可以看到张学良对此十分谨慎。

张学良

此信的大意如下:别来十年,时为想念,(兄)当有同感。现日寇已经驱出,实(为)最快心之事。尔来兄又奔走国事,再作红娘,原天相(助),早成佳果,此良所视想(者)也。近日友人惨死,数难闻之,为之一痛,只心吊而已。良一切尚好,勿念,余不尽一。

张学良后来说过,自己的一生,几乎都被日本军国主义给毁了。他之所以要发动西安事变,根本原因就是要抗日。所以,驱出日寇,是他平生最快乐的事。在他心中,周恩来是极有才能的人,因此,抗战结束后,他祝愿周恩来在国共和谈中取得成功,让国家走上和平统一的富强之路。

而在这封信中,张学良似乎也有一些担忧。他提到的“友人惨死”,不仅包括王若飞、秦邦宪、叶挺等人因飞机失事而遇难的“四八”烈士,也可能含有之前的其他破坏民主的事件。与此同时,国内的内战危机也有增无减。这一切,都令张学良感到痛苦,担心即将失去来之不易的和平统一的局面。

而正像周恩来在追悼“四八”烈士时所说的:“和平、民主,终将在全中国实现。”在关心国家命运这方面,张学良和周恩来两人,是心意相通的。

果然,不久之后,国共内战还是爆发了。经过几年的兵戎相见,共产党军队逐渐占据上风,并于1949年10月建立新中国;而张学良则被迁移至台湾,只能与大陆隔海相望。

周恩来一直挂念张学良 直到生命最后时刻

虽然被海峡分隔,但周恩来从没有忘记张学良这位故交。可他深知,此时的蒋介石对张学良依然心有芥蒂。如果大陆方面对张过于关怀和称赞,可能会刺痛蒋敏感的神经,导致张学良的处境更加艰难。

蒋介石在台湾

因此,周恩来特意嘱告有关方面和人员,告诉他们所有涉及到张学良的宣传和报道,都一定要严格掌握分寸,必须顾及到张学良的人身安全。

但在周总理心里,对张学良的思念却从未停止。他一直在通过各种关系和渠道,想方设法地了解张学良的情况。每次有台湾方面的朋友前来,周恩来都会托请对方想办法保护张学良,还告诉他们:“如果张学良将军的生命有个一差二错,我们以后就不好见面了,不好说话了。”

1958年12月,当周恩来得知,已定居美国的宋子文,来到了香港小住,便立即托人向他传话,推动宋设法释放张学良,或至少改善他的境况。

“北京的一位老朋友”还记得,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时,宋曾有三条保证:一、停止内战;二、对日抗战;三、确保张杨二人的安全。这位“北京的老朋友”想请教宋先生,这三条保证,如今怎么样了?

宋子文一听,便知道这位“老朋友”是周恩来。他让中间人传回话:前两条都早已兑现了,而第三条,“请转告周恩来先生,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,我实在无能为力,请周先生谅解!

周恩来听了之后表示:宋子文的话虽然用的是外交辞令,但讲的也都是实情。

宋子文

1961年,为了纪念西安事变25周年,周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宴请了张学良、杨虎城两位将军的亲属。席间,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,谈到哥哥至今还被软禁,不禁失声痛哭起来。

平素十分稳重的周恩来,此时也为之动容。他高度评价了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人,称他们是“千古功臣、民族英雄”。而这,也是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,对两位将军做出的最高褒奖。

1975年12月20日,重病在身的周总理,已进入弥留之际。这天,他叫来分管台湾工作的罗青长,嘱咐他“不要忘记台湾的老朋友”而张学良,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位。


参考资料